
百度高考大数据平台最新出炉 2025 年本科专业热度 TOP50 榜单!
2025 高考报考热潮下,哪些专业成为考生和家长的 “香饽饽”?热门专业背后藏着怎样的就业机遇?未来发展潜力又如何?快来对照榜单,看看你的意向专业是否上榜!
2025 高考热门专业 TOP10 榜单
根据热搜高考大数据平台统计,今年热度排名前十的本科专业依次为: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
数字媒体技术
口腔医学
动物医学
电子商务
人工智能
临床医学
自动化
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
国际经济与贸易

2025 高考热门专业 TOP10 迎来 “大换血”!曾经的热门专业教育学、法学逐渐降温,电气工程、数字媒体技术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强势突围,成为考生和家长的新焦点。
这三大核心变化,颠覆不少人的固有认知!
昔日 “顶流”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,意外跌出前十榜单;
传统热门临床医学热度小幅回落,最终位列第七;
农学类专业黑马逆袭,动物医学成功跻身前十,打破工科、医学垄断格局。
这些变化的背后,既是考生报考偏好的迭代,更折射出社会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—— 专业热度正朝着 “国家重点扶持、社会刚性需求、发展前景明确” 的方向集中。这份榜单,对 2026 届考生的志愿填报,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。
TOP10 热门专业深度解析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:实打实的“就业王牌”,并非网红专业却实力能打。2024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 6971 元,专业对口率 86%,就业满意度 85%,近五年四次入选 “绿牌专业榜”。随着 “双碳” 政策推进,电力设备、输变电、新能源等行业蓬勃发展,相关人才供不应求,妥妥的 “就业稳、薪资高”。目前全国 628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,年毕业生超 10 万人,作为工科热门代表,性价比拉满。
数字媒体技术:乘着游戏、动画行业的东风强势崛起,《哪吒》《黑神话:悟空》等爆款作品的出圈,让该专业关注度持续攀升。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,2024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 6448 元,但专业对口率偏低,2023 届仅为 66%。更适合创意十足、对游戏或动画制作有浓厚兴趣的学生,若缺少足够热爱,建议谨慎报考。
口腔医学:曾被冠以 “最赚钱医学专业” 的称号,如今却迎来现实 “降温”。2024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仅 4669 元,位居前十末位,且近三届本科生月收入呈负增长,就业去向落实率也处于下游。核心原因在于行业准入门槛高,三甲医院 “卡学历”、民营机构发展受限,多数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。不过资深牙医的收入依旧可观,对于口腔医学而言,“本科只是起点,深造必不可少”。
动物医学:TOP10 中唯一的农学专业,堪称本届最大黑马。2024 届毕业生月收入 5699 元,就业满意度 78%,略低于农学平均水平。毕业生主要流向宠物医院、防疫站、科研机构等,全国仅 79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,招生规模有限但前景广阔。随着宠物经济的崛起,兽医已逐渐成为高收入群体之一,发展潜力值得期待。
电子商务:文科类的 “流量担当”,全国 536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,年毕业生规模达 5 万 - 5.5 万人。表面看似热门,实则暗藏隐忧:2024 届毕业生月收入 5935 元,就业满意度 80%,但专业对口率仅 62%,意味着近四成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。更适合具备市场敏感度、擅长运营的学生,若只是盲目跟风,不建议报考。
人工智能:高等教育领域的 “现象级爆款”,近 7 年间已有 621 所高校备案或审批通过该专业,2024 年新增专业点达 426 个。2024 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 6546 元,虽不算顶尖,但发展空间巨大。不过企业招聘门槛较高,普遍要求高学历和丰富的项目经验,不少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。建议数理基础扎实、热爱编程的学生重点考虑。
临床医学:常年霸占热门榜单,始终是家长心中的 “香饽饽”。但想要优质就业,本科学历远远不够,多数毕业生会选择考研读博深造。2024 届毕业生月收入 5150 元,就业满意度 87%,专业相关度高达 97%。全国 206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,年毕业生 8 万 - 8.5 万人,适合愿意长线学习、有职业理想的学生报考。
自动化:理工科的 “常青树”,适配性极强,既能对接智能制造、新能源行业,也能转向控制工程、AI 等新兴领域。2024 届毕业生平均月薪 7108 元,毕业落实率名列前茅,唯一短板是就业满意度偏低,仅 78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全国 504 所高校开设该专业,年毕业生约 5.5 万人,理工科考生若暂无明确方向,选择自动化基本 “不会出错”。
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:老牌稳健工科专业,就业方向集中在制造业、汽车行业、研发领域。2024 届毕业生月收入 7051 元,就业满意度 80%,专业相关度 81%,月收入和落实率分别位列第 9 位、第 8 位。该专业男生报考比例远高于女生,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,适合热衷技术研发的学生。
国际经济与贸易:典型的 “宽口径” 专业,容易陷入 “多而不精” 的困境。学习内容广泛但缺乏深度,不少学生吐槽其 “像经济又不是经济、像管理又不是管理、像英语又不是英语”,学习体验有拼凑感,也被称为 “假热门” 专业。加之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,就业竞争激烈,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多参与实习、考取专业证书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最后需要提醒:专业热度榜能反映社会关注趋势,但 “热门≠适合”。考生应先深入了解专业内涵,再结合自身兴趣、能力等实际情况理性填报,这才是科学的志愿选择方式。
编辑:鑫鑫
审核:田甜
股票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